
新华社福州6月26日电 题:抗日骁雄廖海涛:舍家取义 鏖战塘马
新华社记者秦宏
阳光明媚,青山如黛。巍巍双髻山眼下,闽西上杭县溪口镇大岭下当然屯里,兀立着一座尊严的更动记念亭。这座亭子记念的是当地走出的抗日名将廖海涛。
1941年,在江苏溧阳塘马战斗中,廖海涛为掩护新四军十六旅旅部机关和苏南抗日笔据地干部解围更动,率部与日伪军浴血奋战,最终因伤势过重豪壮殉国,年仅32岁。
大岭下村是更动基点村。1929年4月,当地就配置了农会,刚入党不久的廖海涛是主要组织者之一。廖海涛诞生繁重家庭,进入更动后,笔据组织安排参与筹办屡次暴动;发展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等,接纳超简略村民;竖立乡、区苏维埃政府并任率领职务等。
跟着更动步地发展,1931年,闽西赤军兵工场迁到大岭下村。1933年9月至1934年7月间,廖海涛先后任新配置的中共代英县委率领和中国工农赤军代英孤苦营营长等职务,执续在上杭开展更动搏斗。
1934年10月,中央赤军长征后,留住的各级党政干部和赤军指战员,在大岭下村旁的双髻山等据点竖立笔据地,开展深邃卓绝的游击战。廖海涛率领的戎行也耐久活跃于此。
“在此技术,反动势力经受各式毒辣妙技,对笔据地军民猖獗弊端。”上杭县党史和地点志征询室副主任李金昌说,廖海涛付出母亲、妻儿被杀的代价,但他耐久矍铄“唯有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莫得违背遵命的布尔什维克”的信念。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廖海涛于1938年3月随新四军二支队北上苏皖抗日前方并担任四团政事部主任,在还原、竖立苏南抗日笔据地搏斗中,先后参与和指令战斗数十次。
1941年11月28日,苏南抗日笔据地党政机关、十六旅旅部驻地江苏溧阳塘马村突遭敌袭。廖海涛淘气停止先行解围,率500多名战士阻击7倍于己的日伪军,从28日凌晨激战至上昼十时许,后遭敌军火力障翳,中弹殉国。
廖海涛殉国后,新四军军部通电三军,高度评价廖海涛“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更动立志十余年,诚恳、矍铄、勇敢、细密,深邃缔造苏南笔据地,超过事迹”。
2003年来,当地先后在大岭下村原有更动记念步地基础上,修建了更动记念亭、抗日英烈廖海涛生平奇迹展馆等,并升迁改良为“真心”锤真金不怕火基地。每年清朗节、义士记念日,当地中小学生、干部员工皆会前来开展祭扫、学习活动。
“连年来,咱们还组织编写了《红色溪口》等红色历史锤真金不怕火丛书,并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研学游、乡村游,学好党的历史,传承先辈精神,走好往日的路。”溪口镇党委布告王如永说。